我区四项措施着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建设
发布时间: 2020-06-22 09:13 来源 字体: [ A- A+ ] 保护视力色:
近年来,我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这一目标,全面深化改革创新,持续扩大开放合作,狠抓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等工作,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截至今年5月底,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.7亿元,同比增长1.75%,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任务的53.96%,提前1个月实现“双过半”。
一、着力强化改革创新,激发发展活力
近年来,我区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、“最多跑一次”、“一枚印章管审批”等重大事项改革,精简审批流程,压缩审批时限,提高办事效率。一是按照“一个窗口受理、一站式办理、一条龙服务”模式,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,简化办事流程,压缩审批时限,提高政务效能。以“优选、服务、快捷”为目标,根据“能审验的不审批、能后置的不前置、能承诺的要承诺、能并联的不串联”要求,进行项目单位承诺制流程再造,实现行政审批环节“简约化”。二是通过设置雷锋志愿者服务台和免费复印、免费帮办、全程电子化受理等辅助服务窗口,做到咨询有引导,材料有帮办,申请有窗口,实现无缝隙审批服务。三是建立“一站式”办结审批机制,推动行政审批实现“一口受理、一表申报、并联审批、统发证照”的服务模式,深入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改革,努力打造“六最”营商环境。
二、着力强化招商引资,提升招商实效
一是瞄准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,围绕生态资源优势、补齐产业链条、工业固废产业集群等,用足用好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优惠政策,突出精准招商,实施市场化招商、合作建园、产业链招商、以企招商等,增强发展后劲。二是加大产业承接力度,抢抓北京疏解“非首都功能”重大机遇,加大与天津武清开发区合作力度,积极对接北京跨区域产业协作中心,引进大项目好项目。三是创新“网络招商、视频招商、电话招商、远程招商”等模式,将“面对面”招商转为“屏对屏”招商,确保招商“不断链”、服务“不掉线”。一季度,我区通过开展线上签约活动,成功签约了晋北新能源调配加工仓储物流中转集散基地项目、新型节能型材生产基地项目等9个项目,总投资约58.2亿元,项目涉及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现代物流等领域。同时,我区通过电话、微信、函件等方式,主动与企业对接,了解他们的诉求与困难,并提供专业化、精准化的一对一服务,进一步增强企业和企业家在我区投资的信心和决心。
三、着力强化攻坚力度,推进项目建设
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备。近年来实施了总投资46亿元的“五大园区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,基本实现“五通一平”和“九通一平”,同时还启动了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项目,项目一期投资4.9亿元,建设标准厂房49座,建筑面积8.6万平方米,预计今年8月份可投入使用,基本满足了企业项目落地需求。二是全面降低各类费用。积极解决土地占补平衡和规划利用指标不足问题,严格落实国发42号文件精神,帮助解决企业遗留问题,以固废园区为试点,回收低效利用土地,盘活园区存量建设用地,推动园区发展;聚焦水、电、气、暖、用工等生产要素,将辖区土地全部调整为三等用地,土地使用税额为每平方米3元,仅此一项年均可为企业减税8000多万元,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税负;积极推进“风电打捆”电力直接交易,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3000多万元。三是积极主动靠前服务。当好服务企业的“店小二”,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设置“金牌专员”,践行“企业有困难,干部来跑腿”的理念,全心全意帮扶企业,促进企业扩能提质,顺利度过疫情影响下的“寒冬期”,迎来发展“窗口期”。
四、着力强化党建引领,凝聚奋进力量
一是加强党的领导,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,我区认真落实省委“四为四高两同步”的总体思路要求和市委“生态立市、稳煤促新、塞上绿洲、美丽朔州”部署,以最快的节奏、最高的效率、最大的强度狠抓落实,确保各项目标高质量完成,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。二是加强作风建设,坚持廉洁行政,要坚持依法办事、廉洁行政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、坦坦荡荡为官,用扎扎实实的工作,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。三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,坚持结果导向,为担当者担当,为干事者撑腰,让想为者有位,大力营造比学赶超、创先争优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。四是争做“四有”干部,真正把心思集中在“想干事”上,把胆识体现在“敢干事”上,把能力展现在“会干事”上,把目标落实在“干成事”上。